海亮股份子公司引入深创投等战投资金18亿元 发力新能源锂电铜箔板块

 

11月24日晚间,海亮股份(002203)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提升公司铜箔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资子公司甘肃海亮拟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为33亿元。海亮股份同日公告,与深创投新材料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在新材料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并推动产业的绿色化、数字化转型。

 

战投对甘肃海亮共增资18亿元

甘肃海亮增资扩股33亿元

 

公告显示,为充分把握市场机遇,进一步提升海亮股份铜箔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满足产能扩充的迫切需求,2023年11月24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将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对甘肃海亮共增资33亿元。

 

其中,战略投资者深创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有限合伙)(下称“深创投新材料基金”)与工融金投(北京)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工融金投”)分别向甘肃海亮增资15亿元与3亿元,公司控股股东海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海亮集团”)向甘肃海亮增资4亿元,海亮股份向甘肃海亮增资11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从海亮股份获悉,此次合作将进一步优化海亮股份资产负债结构,极大提高海亮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海亮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本次甘肃海亮增资扩股,主要通过引入协同效应强、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为公司新能源材料的发展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同时,优质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也有助于公司新能源材料产业进一步获得发展所需的重要产业资源,与战略投资者形成更强的协同效应,从而促进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战略投资者也将致力于通过产业资源对接、共同投资等方式积极推动公司在铜管微合金化、高强高导合金等高品质铜合金的技术突破及产业应用。

 

据了解,海亮股份从事铜管、铜棒、铜铝复合导体等产品的生产制造二十余年,主营业务为铜管制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趋势下,海亮股份为抢滩部署铜箔产能,打造业绩新增长点,在2021年11月成立全资子公司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并计划以甘肃海亮为主体建设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

 

海亮股份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份,甘肃海亮年产15万吨铜箔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产能投放6万吨;月产量突破2000吨,月出货量超过1500吨,行业前五大客户订单占比超过70%。

 

该公司还在公告中表示,甘肃海亮通过前期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已在锂电铜箔行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竞争优势。从本次增资用途规划来看,此次增资投资款主要用于公司铜箔业务相关的资金使用(包括项目建设、偿还贷款、补充流动资金等),持续扩大公司在锂电箔、标准电子电路铜箔及其他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产能建设、技术研发、引进人才等。

深创投新材料基金入局

甘肃海亮增资扩股33亿元

 

同日,海亮股份还发布与深创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有限合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

 

公告称,海亮股份与深创投新材料基金基于良好信任和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并在产业、股权投资、新材料等领域各具优势,与深创投新材料基金决定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致力于在新材料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双方致力于推动产业的绿色化、数字化转型。

 

据悉,深创投新材料基金是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在新材料领域的特定投资载体。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由国家财政部、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等股东发起,主要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等领域的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开展战略性投资,布局相关制造业龙头企业。

 

公告指出,此番双方合作将共同致力于在新能源材料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推动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并有助于海亮股份新能源材料产业进一步获得发展所需的重要产业资源,与战略投资者形成更强的协同效应,从而促进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深创投新材料基金的加入,海亮股份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深创投管理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自2019年设立以来,对海亮股份15亿元是单笔最大股权投资,充分体现其对海亮发展新能源材料事业的信心。

 

“此次合作不仅仅是资本的投入,也是人才、技术、经验、管理等方面的共享和交流,双方将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有色金属、绿色化转型等,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建立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机制,共同促进铜加工领域转型升级。”海亮股份表示。

 

动力电池市场驱动铜箔行业景气度回升

甘肃海亮增资扩股3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甘肃海亮增资高达33亿元的金额,叠加深创投入局,或意味着资金对铜箔行业前景仍持乐观态度,此番合作亦为铜箔行业注入暖意。

铜箔是锂电、电子领域的重要材料,主要用于集成电路板、锂电池电极等产品的生产。近几年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3C数码、小动力、电动工具等领域需求的增长,锂电池规模不断扩大,带动锂电铜箔市场需求提升。从细分应用领域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依旧是我国锂电铜箔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回顾中国铜箔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铜箔行业在2020年—2022年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彼时新能源汽车和锂电储能两大市场维持高景气度,驱动锂电铜箔行业产能扩张提速。

 

2023年以来,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需求依旧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而消费类及小动力电池领域因前期持续去库存,需求未见明显修复,叠加三类电池市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价竞争情况,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多因素糅杂之下,锂电池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承压。

 

然而,随着铜箔行业产能的快速出清,叠加下游行业的增长空间,铜箔供需关系将极大改善,整个锂电铜箔行业或快速进入健康稳定阶段。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当前锂电铜箔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但锂电池市场仍保持快速增长,新型电池技术的推广以及锂电铜箔自身薄、轻、导电性能优良等特点,都为锂电铜箔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从长远角度看,动力、储能领域市场持续增长,使得新能源市场对锂电铜箔需求依然旺盛。华安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2227GWh,对应锂电铜箔市场规模107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1%。

 

海亮股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锂电铜箔、动力铜箔的价格已经在底部很长时间,呈现了阶段性的供过于求。“下半年铜箔价格较今年一二季度提升较大,海亮锂电箔开机率达到78%。2024年1-2月份因为春节假期依然会比较淡,到3-4月份逐步复苏,2024年会是海亮铜箔产销快速增长的一年。”

 

同时亦有从业人士表示,当前铜箔行业价格持续低位徘徊,不少龙头厂商已经开始延迟产能建设,并且处于亏损阶段,行业开始出清,预计到年底将会迎来较好行业格局。

 

下游行业推动锂电铜箔逐渐“轻薄化”

甘肃海亮增资扩股33亿元

在铜箔行业内部,锂电铜箔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由于更加轻薄的锂电铜箔将能更好的提升能量密度,从而提供锂电池相应的性能,各家企业均在研发投入上加大力度,提高极薄的锂电铜箔的生产制造技术。

 

锂电铜箔根据厚度的不同可以分成8μm、6μm、4.5μm。在当前锂电铜箔市场上,市场需求规格以6μm为主,占比达到75%;幅宽方面,以700-900mm为主,未来向大幅宽1000mm左右快速迭代。

 

未来锂电铜箔“轻薄化”趋势有望延续,主因越为轻薄的铜箔通常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技术溢价,这也使得企业毛利率会更高。据海亮股份负责人介绍,铜箔产品的定价模式是“铜价+加工费”,结构上来说,高附加值和常规产品毛利率会相差10%左右,加工费会高20%-40%不等。未来铜箔行业将以5μm及以下极薄铜箔、高强高延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要方向,争抢行业发展红利。

 

华宝证券研报亦指出,加工费的高低将是决定企业未来盈利优劣的重要指标。在锂电铜箔整体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受益于铜箔轻薄化趋势,6μm及以下铜箔产品结构性紧缺,相关企业加工费在此期间有望维持在高位,相关公司将受益于加工费预期提高,盈利持续改善。

 

海亮股份负责人表示,在本次引入战略投资后,海亮股份将加快推动5μm及以下锂电铜箔、高抗高延超薄铜箔批量供货,高端电子铜箔(反转铜箔、低轮廓铜箔等)批量供货,推动再生铜使用。各方致力于通过产业资源对接、共同投资等方式积极推动海亮股份在铜管微合金化、高强高导合金等高品质铜合金的技术突破及产业应用;加大在高品质铜合金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动高品质铜合金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5G通信、半导体、军工等方面的国产化进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海亮股份在生产经营上发展再生铜循环以节能减排,研发低碳智能高效生产线,通过燃气竖炉连续熔炼、精炼、水平连铸、退火等多项最新工艺,使铜管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较原先大幅下降。

 

来源丨证券时报网

编辑丨窦响灵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By 808, ab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