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化物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DNL29)陈忠伟院士、窦浩桢副研究员团队在柔性锌-空气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受植物根系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启发,构筑了一种安全、环境友好、具有多层级离子传输通道的单阴离子传导固态电解质,由其组装的柔性锌-空气电池展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

 

【动态】大连化物所开发出单阴离子传导固态电解质用于柔性锌-空气电池

柔性锌-空气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和成本低等优势,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对其的应用关键在于设计安全、环保的固态电解质。目前,常用的凝胶电解质存在机械性能差的问题,以及高腐蚀性溶液渗漏的风险。阴离子交换膜可避免使用强腐蚀性溶液,但其保水率低、离子导电性差,并且离子电导率与机械性能之间存在trade-off效应。

近年来,陈忠伟团队一直致力于高安全固态电解质的设计与开发,研制出动态双网络仿生固态电解质(Adv. Mater.,2022)、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纳米结构电解质(Angew. Chem. Int. Ed.,2022、具有丰富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生物质电解质(Adv. Mater.,2024)等,实现了离子传导率和机械性能的协同提升。

本工作中,团队通过在功能化碳纳米管和聚丙烯酰胺形成的骨架中,原位聚合具有单氢氧根离子传导的双阳离子聚合物,构筑了多层级离子传输通道,赋予该电解质良好的吸水保留率、超高的离子电导率(245mS/cm)、优异的拉伸性(1200%)和良好的锌阳极可逆性。团队组装的锌-空气电池具有764mAh/g的高比容量,峰值功率密度达到152mW/cm2,并保持了1050次循环(350h),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该工作为氢氧根导体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并拓宽了氢氧根导体的定义和范畴。

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Anion Conductive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with Hierarchical Ionic Highways for Flexible Zinc-Air Battery”为题,于近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DNL29博士后徐咪。该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能源电催化的动态解析与智能设计”、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联合基金、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等项目的资助。(文/图 徐咪)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7380

DICP科普一下

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简单来说,就是一张特殊的“过滤网”。但它过滤的不是灰尘或其他固体颗粒,而是溶液中的带电离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一杯盐水,里面既有水分子,也有带正电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的氯离子(Cl-)。现在,想把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开,怎么办?就可以使用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上有一些特殊的“小孔”,这些小孔会只允许带特定电荷的离子通过。那么如果我们在盐水的两侧放置两张分别只允许正离子、负离子通过的交换膜,并在两侧施加一定的电场或是利用浓度差作为“驱动力”,盐水中的钠离子则会“自主”地通过那张只允许正离子通过的膜,而氯离子则会通过那张只允许负离子通过的膜。这样,就可以成功地将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开了。

离子交换膜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比如制造纯净的淡水、分离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甚至在电池中也要用到它。(文/徐咪 图/陈思)

 【动态】大连化物所开发出单阴离子传导固态电解质用于柔性锌-空气电池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动态】大连化物所开发出单阴离子传导固态电解质用于柔性锌-空气电池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By 808, ab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