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对减重、降本、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用主要是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便形成较大的电流对外输出。传统锂离子电池负极采用4~8μm铜箔作为集流体,成本约占锂离子电池的5%~10%,质量约占锂离子电池的10%~15%。


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在厚度不高于 4.5μm 的 BOPP 或 PET 上沉积 1μm 左右的铜薄膜,替代传统铜箔,可以实现减重、降本需求,同时起到类似保险丝的作用, 在电池内短路时,聚合物层及时熔断,阻断短路点以防止热扩散,使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及循环寿命显著改善,因此镀铜复合集流体是较有潜力的铜箔替代方案之一。 


在超薄柔性基底上一次沉积单面1μm厚的铜较难实现,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是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一层相对较薄的铜打底层(厚度≤100nm,方块电阻R□ ≤1.5Ω),随后通过电镀或蒸镀形 式增厚至1μm,该方法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低、 能实现低温沉积,且薄膜结晶性好、附着力佳。 


针对复合集流体,R□ 常用来作为衡量能否满足后续增厚要求的重要表征参数,低方阻有利于后续电镀增厚效率的提升。根据公式ρ=R□ ·L(ρ为膜层电阻率,L为膜层厚度),降低方阻可通过减小 ρ 或增大L实现。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长按识别二维码,申请加入群聊


本文采用北方华创自行研制的JC650-1D 型卷绕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研究了卷绕走带速度、 阴极功率、工艺压强、离子源前处理、镍铬合金 (以下简称NiCr) 打底层厚度工艺参数对镀铜层方阻的影响规律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采用JC650-1D 型卷绕磁控溅射镀膜机进行样品制备。卷绕溅射系统示意见图1。设备主要参数如下:走带速度为0.1~35m/min;6 套磁控溅射旋转阴极, 每套阴极配DC电源,功率在 0~10kW;线性离子源,配 AC 电源;靶材尺寸为 ψ100mm×1m,靶材纯度为 99.99%;极限真空 8× 10-5Pa,本底真空3×10-4Pa;氩气纯度为99.9999%;主鼓温度-20~30℃。试验过程中样品的方块电阻值采用手持式四探针方阻测量仪测得。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图1 卷绕设备原理图 Fig.1 Schematic of roll to roll machine 


样品制备分为两部分:(1) 不同走带速度和阴极功率条件下制备的样品采用50μmPET 基材,工艺压强选用0.45Pa,详细参数见表1;(2)不同工艺压强、离子源电流和NiCr打底层厚度样品采用4.5μm BOPP 作为基材, 详细参数分别见表2、表3、表4。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走带速度和阴极功率对方阻值的影响 


表1中S1-1~S1-14 为不同走带速度下制备的样品。速度变化范围为0.16~25.6m/min,阴极总功率为32kW。因为阴极总功率为固定值,走带速度与薄膜在阴极镀膜区停留时间呈线性反比,因此沉积到基材上的铜的质量与走带速度呈线性反比


“功率/走速”代表单位走速条件下施加的功率值, 用于衡量单位面积基材上沉积铜的质量。表1中S1-15~S1-23 为不同阴极总功率条件下制备的样品,总功率范围为2~20kW,各样品采用的走带速度均为1m/min。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图2(a)所示为样品S1-1~S1-14 的方阻值随走带速度的变化趋势。随走速由0.16m/min 增大 至25.6m/min,方阻值逐渐增大,但并非线性增加,拟合出的曲线方程为二次方程式y=0.0214x2+ 0.2102x-0.1099。其中,x 为走带速度,y 为膜层方 块电阻。


理论上,在阴极功率、工艺压强等参数值一定的条件下,单位时间溅射出的铜原子数量相同走速与膜厚线性变化,因此方阻值应呈线性变化。实际上,随着走速增大,薄膜厚度变薄,成膜性变差结构缺陷较厚膜增多,进而导致电阻率增大


根据Sondheimer 理论[9],金属电阻率 ρ 与 金属薄膜厚度L的关系为: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式中:K=L/λ0 ,λ0 为块金属的电子平均自由程,K 值越小,ρ/ρ0 越大。另外,薄膜电阻率不仅与厚度有关,还与成膜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所引起的表面状态和晶格结构等有着密切联系。 


图2(b)所示为样品 S1-15~S1-23 方阻值随 阴极功率的变化趋势,镀铜层厚度随阴极功率增 大而增大,样品方阻逐渐降低。拟合出的曲线符合幂次方公式y=15.432x-1.4,x 为阴极功率,y 为膜层方块电阻。 


如图2(c)所示,将两组样品中功率/走速方阻的关系进行比较,两组样品方阻值具有相近的趋势。功率/走速作为衡量样品方阻变化趋势 的量度更具代表性,功率和走速两个因素均在其中。拟合出的曲线公式为y=ax-b,x 为功率 / 走 速,y 为膜层方块电阻,a 值由批次间的差异决定,b 值由其他工艺参数决定,本文试验条件下, b 值约为1.4。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2.2 工艺压强对镀铜层方块电阻的影响


表2 和图3为不同工艺压强参数下样品的方阻值。走带速度为5m/min, 阴极总功率为 18kW。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在工艺压强0.13~0.45Pa 范围内, 随着压强升高,样品的方块电阻先降低后增大,0.2Pa时方阻值最低。上述实验结果与Wen等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报道指出,方块电阻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当工作气压小于一定数值时,氩气量对溅射过程起主要影响作用。 


当镀膜压力为0.1Pa时,氩气量不足,腔内电离的高能Ar+粒子较少,从而导 致靶材溅射出的Cu原子数量减少,所形成的Cu 膜厚度较薄。随着镀膜压力的增大和氩气量的增加, 轰击靶材的Ar+粒子也随之增加, 所形成的 Cu 膜厚度增加,因此导电性能变好。


当镀膜压力继续增加,电离的Ar+粒子过多时,Ar+粒子之间以及Ar+ 粒子与Cu 原子之间的碰撞次数也随之 增加,Ar+ 和 Cu 原子能量降低, 反而不利于膜层的结晶生长,导致Cu膜结晶性较差。


2.3 线性离子源前处理对镀铜层方块电阻的影响 


在基材进入主鼓后第一个工位增加线性离子源,在镀铜之前进行离子源处理,线性离子源采用聚焦模式,离子源以高纯氩气作为工艺气体,通过改变离子源的电流来控制出射的Ar离子数量,从而对基材起到不同的处理作用。 


本试验所用的基材为4.5μm BOPP薄膜,耐温性较差, 离子源发射的Ar离子以及产生的等离子体会对基材产生热作用,随着电流值增大,热作用越高,因此本试验离子源电流范围受限,电流最高设定为0.7A。设置走带速度为5m/min,总功率为25kW,工艺压强为0.2Pa,测定不同离子源电流条件下制备的镀铜膜样品的方阻值,结果如表3所示。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如图4所示,在本试验的离子源前处理电流范围内,随着离子源电流由0增加到0.7A,样品方阻值近似呈线性降低, 由1.58Ω/□降低至 1.38Ω/□,降幅为12.6%。 


根据曲线趋势分析可知,继续增大电流可进一步降低方阻,但过高的离子 源电流会对基材造成损伤,最优电流值需要依据不同基材耐温性确定


当采用4.5μm BOPP基材时,5m/min 走速条件下,离子源电流值≥0.5A时,对基材即有轻微热损伤,表现为鼓包状变形。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等离子体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除去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吸附水,降低水汽对镀铜层结构的影响;二是打开高分子材料表面化学键提高金属附着力。


高分子材料对水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水以氢键形式吸附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氢键键能约为0.04~0.22eV,在磁控溅射过程中,水受热蒸发,与铜在沉积过程中发生反应,导致底层的镀铜层结晶性以及纯度较差,进而影响铜的结晶生长,宏观表现为方阻值偏高。 


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离子、激发态原子或分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其中 Ar+ 在电场作用下加速,能量可达几百eV。Ar+ 能量高于氢键能量,通过对基材的轰击作用,除去其表面水汽,进而降低水氧含量,从而提高电阻率,降低镀铜层方阻。表4列出了高 分子材料部分常见化学键的键能。 


由表4可知,Ar+ 能量高于聚合物中化学键的能量, 可以破坏其表面的化学键,使自由基团裸露在表面,提高附着力。本文主要探讨离子源处理对方阻的影响,对附着力不作探讨。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2.4 NiCr 打底层厚度对镀铜层方块电阻的影响


表5为不同NiCr 打底层厚度样品镀铜后的方阻值。设定走带速度为5m/min,阴极总功率为 25kW,离子源电流为0.3A。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由图5可以看出,NiCr 打底层能够显著改善 镀铜层的方阻。未镀NiCr时样品方阻为1.51Ω/□, 随NiCr 层厚度逐步增大到6.7nm,方阻值近似线性降低,下降幅度为23.2%,NiCr 层厚度继续增大至8.3nm,方阻值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铜和镍均为面心立方结构, 晶格匹配度高, 增加过渡层,Cu在NiCr 表面具有更好的结晶,可提高晶粒形核密度, 促进薄膜晶粒生长和结晶。NiCr 打底层较镀铜层更为致密,较薄的NiCr 层电阻率即接近块体材料。但当NiCr打底层厚度过薄时,根据薄膜生长理论,其初始为岛状生长,含有较多的空位和缺陷,对Cu膜的诱导结晶 效果有限,因而方阻降低幅度较小。 


随着NiCr打底层厚度增大,NiCr 层结晶性改善, 对有机基材 覆盖度增加,对Cu膜的诱导结晶效果体现得更加明显,因而在 6.7nm NiCr 层条件下方阻值 降低约23.2%。但随着NiCr 层的进一步加厚,其结晶性已趋于极限,因此继续增加NiCr层厚度,对Cu 层方阻无进一步改善效果。 


通过工艺压强、离子源电流和NiCr打底层厚度的优化,镀铜层方阻值由样品S2-5的1.58Ω/□降 低至S2-13 的 1.16Ω/□,降幅为 26.6%。且本研究采用了较低的离子源电流(0.3A)以降低基材热损伤,并采用较薄(6.7nm)的 NiCr 打底层,可 减少NiCr 用量。


3 结论 


通过探究不同磁控溅射工艺参数对镀铜薄膜方块电阻的影响规律,得到如下结论:


阴极功率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走带速度增加,方阻呈近似二次方增大

走带速度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随阴极功率增加方阻呈近似负指数幂降低

工艺压强为0.2Pa 时, 制备的镀铜样品方阻值最低

其他工艺参数不变条件下,在0~0.7A范围内,随离子源电流增大,相同厚度镀铜层样品的方块电阻呈线性增加,施加0.7A的离子源电流,方阻值可降低12.7%;

NiCr 打底层能够改善镀铜层的方阻,6.7nmNiCr 打底层较无打底层样品的方阻值降低23.2%,NiCr 层厚度继续增大, 方阻无进一步改善。


资料来源:张艳鹏,曹志强等,北京北方华创真空技术有限公司,“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真空VACUUM.Vol. 60,No.4Jul. 2023


2024年5月24日,由艾邦锂电网主办,广州三孚新科总冠名的第四届复合集流体大会苏州举办,届时,北方华创将参加会议,并做主题演讲展台展示,敬请期待。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铜箔铝箔微信群,包括铜箔,铝箔,原材料等材料企业以及铜箔铝箔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大家申请加入。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长按识别二维码,申请加入群聊


活动推荐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报名方式一:请加微信并发名片报名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参会,赞助联系 艾果儿:183 1256 0351(同微信)邮箱:ab008@aibang.com

             

报名方式二:扫码报名

         

卷绕镀铜工艺对复合集流体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报名链接:https://www.aibang360.com/m/100187?ref=161788


阅读原文,在线报名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By 808, ab

en_US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