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陈嘉嘉教授课题组在聚合物全固态电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evealing and reconstructing the 3D Li-io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for superionic poly(ethylene) oxide conductor”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s41467-024-51191-)。


聚合物全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聚环氧乙烷(PEO)是用于全固态电池的重要聚合物电解质之一,然而其室温离子电导率极低(10−6 S cm-1),难以满足全固态电池的现实需求。针对这一问题,陈嘉嘉教授课题组与福建物构所方伟慧研究员合作,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拉曼光谱和固体核磁共振技术,从原子、纳米团簇水平到微米水平对聚合物网络中锂离子传输进行全面理解,并利用铝氧团簇(AlOC)制备基于PEO的超离子导体。AlOC与PEO链段、LiTFSI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可以有效调节晶区和非晶区的三维形貌,直接影响锂离子在体相的分布,从而重建和增强离子输运网络。因此,PEO-LiTFSI-AlOC可以在室温范围内表现出类似熔融态锂离子导电行为,在35°Ϲ时离子电导率为1.87 × 104 S cm1研究团队进一步采用PEO-LiTFSI-AlOC构建了具有高倍率性能和稳定循环性能的锂对称电池和Li|LiFePO4全电池,以及优异的LiFePO4正极(16.8 mg cm2高负载条件下的电池性能。


该工作在陈嘉嘉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2级博士生方承东和2019级硕士黄颖(已毕业)为论文第一作者,2021级博士生孙鹏飞、博士后李科参与了部分工作。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393901、22021001、22272143、2237127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A15023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720220009),福建省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IKKEM、RD2023020801)等经费的资助。


文章内容来源: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

相关链接:https://chem.xmu.edu.cn/info/1274/28574.htm


聚合物全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固态电池/干法电极群、通讯录,包括正极,负极,固态电解质,干法电极,固态电池,主机厂等企业以及固态电池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大家申请加入。

聚合物全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聚合物全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阅读原文,即可加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锂电产业通):聚合物全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808, ab

zh_CNChinese